RFID 以無線電波傳遞訊息,只要在電波範圍內,即可傳送訊號,不會有傳輸屏障之問題。這種設備的運作為一個讀卡設備會發出一個電磁場,而感應卡內部有線圈,當線圈靠近磁場時,會產生感應電流,就可以做為電力傳輸資訊。另外,感應卡平常沒有靠近電場時,內部晶片根本沒有電力可以工作,不用擔心卡片放在一起資料不見。
不過,因RFID的運作是由無線電波傳送,所以在遇到金屬或是液體時,訊號的傳導會產生干擾與衰減,進而影響到資料讀取的可靠性與準確度(每個頻率間的干擾程度不同)。
RFID設備所使用的頻段分為低頻(LF,125KHz)、高頻(HF,13.56MHz)、 超高頻(UHF,868~915MHz)、微波(Microwave,2.45 & 5.814GHz),各個頻
段的設備有不同的物理特性,如讀取的距離與讀取的速度,因此在不同應用情境中會採用不同頻段的設備。
其中,現有門禁卡中的EM卡跟MIFARE卡長得很類似,常常會被搞混,悠遊卡為MIFARE卡。em卡無識別讀卡機的能力,當讀卡機感應時,感應卡就會回覆一組卡號,所以當得知卡號以後就可以在另一張可寫式em卡把卡號寫入,即能複製一張em卡;MIfare卡的卡片序號是在卡片產生時就已經寫死了,所以不會有複製相同卡片的問題,除非製造商刻意製造相同卡號的卡片,而mifare卡又具備加密與驗證機制,所以通常可以拿來做小額的消費,像是悠遊卡、一卡通或i-cASH。
EM卡因不具防衝突的功能,所以當兩張同時感應時,無法感應,而MIFARE卡因為有防衝突功能,則是兩張都會感應到,不過這項特點如果沒注意到可能會造成困擾。之前曾經有民眾在捷運感應時,因為兩張卡放在一起,結果被重複扣款。
我們今天要介紹的RFID感應器是頻率為13.56MHz的 RFID-RC522,而他的感應卡為MIFARE卡,MIFARE卡又有分不同儲存容量的卡。MIFARE
S50 內部儲存容量1Kbyte,MIFARE
S70 內部儲存容量 4Kbytes,各劃分為
16 區與
64 區,每區都有獨立的
A / B 兩層存取控制密碼,每區有4個BLOCK,每個BLOCK有16個字節。
通常,以一個SECTOR為一組,前三個BLOCK為數據區,第四個BLOCK為驗證區,驗證區含有A/B兩組密碼,A做為讀取的密碼,B為修改資料的密碼,要比對成功才能做資料上的讀寫,比較特別的是BLOCK0為卡片與商業之資料,是不能更改的,而卡號寫在BLOCK0的前四個字結。
RFID與ARDUINO UNO的腳位接法為: RST→9、SDA(SS)→10、MOSI→11、MISO→12、SCK→13,需要注意的是電源(VCC)要接3.3V不是5V。
範例碼中,卡片靠近感應時,只要進入感應範圍內,就會不停的作讀取,在程式設計上可能會因為他不停在讀取,所以感應速度太快,沒辦法好好去做判斷的動作,在門禁實作上也會造成重複感應。可以利用程式碼中的 mfrc522.PICC_HaltA(); 函式,來使得卡片靠近時只讀取一次,而不是在卡片靠近的範圍中一直讀取,再利用DELAY來讓讀取間隔時間久一點,來避免感應卡片時放下跟拿起的兩次重複感應,RFID的讀取就完成囉。
以上程式碼,只用簡單的卡號讀取來做展示,範例碼中還有其他的讀寫範例。
參考: http://blog.davidou.org/archives/988